生活垃圾分類進入強制執行時代,資源**更為在逐漸擴大的城市中,擁擠著海量人口,每天產出的生活垃圾數量驚人。以京滬兩地為例,據**日報此前報道,北京2200萬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,如果用裝載量為2.5噸的卡車來運輸的話,這些卡車能夠連成一串,整整排滿三環路一圈!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2萬噸,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! 大城市如此,中小城市也不例外。據**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的統計數據,**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過1.5億噸,并以每年8%?10%的速度遞增。**部的公開數據顯示,僅在2015年我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.5億噸。如果用裝載量為2.5噸的卡車來運輸這些垃圾,所用卡車長度近50萬公里,能繞赤道12圈。 專家早就指出,解決垃圾圍城出路只有一條:就是分類綜合利用。而事實上,早在17年前,我國就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城市率先啟動“城市垃圾分類”試點。如今,這一艱難探索仍在路上。因為梳理垃圾處理鏈條并非看起來那么簡單,一般有收集、運輸、轉運、處理處置4個環節,前端分類還需要后端的回收、利用和處理來配合,而垃圾分類是優化垃圾處理鏈條的重要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