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經濟的發展,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凸顯。因為缺乏專門的垃圾處理設施和隊伍,農村垃圾處理難。**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項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村容整潔。農村垃圾處理該如何推進呢? 【現狀】 從2004年9月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,在農村普遍推行了“三清三改”,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觀。但在一些比較邊遠的村莊,還是能看到垃圾亂堆亂放、不能及時處理的現象,山坡上、馬路邊、小河邊,不時能看到塑料袋、化肥袋、農藥瓶等“白色垃圾”。 農村垃圾種類多 農村垃圾過去一般是人畜糞便、菜葉、破舊衣物等,這些垃圾很容易處理。但現在社會發展了,垃圾種類越來越多,處理難度也越來越大,如農藥瓶、肥料袋、塑料袋、廢電池、農用地膜等,這些新垃圾很難分解。 缺乏垃圾處理設施 村民其實也認識到了亂倒垃圾的危害,但是村里既沒有垃圾桶,也沒有設置垃圾池,垃圾無法集中堆放,只好隨意亂倒。而且由于當前農村集體經濟條件普遍較為薄弱,不能拿出專項資金對農村垃圾進行清運處理。農村一般離縣城的垃圾處理場比較遠,清運成本偏高,村里又拿不出錢來處理,只好把垃圾埋在山上。 **意識亟待增強 由于農民對垃圾的危害認識不足,因此在處理垃圾上就顯得**為隨意。有的村雖然建了垃圾池,但村民總是就近將垃圾傾倒在河里等;有的人對動物尸體、農藥瓶等,不經任何處理,隨意丟棄;有的人不對垃圾進行分類,將能燒、不能燒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隨意焚燒。